|行业新闻
再次打开网约车软件的小刘发现,如今网络叫车真的好难。自交通运输部颁布网约车新政后,多地都相继发布了网约车管理细则,而这些细则基本上都对网约车平台的运营车辆和人员进行了严格规定。近期,大家都体验到了“打车难”,路上可见的“网约车”不再扎堆,约车时间变长,费用按倍数上涨,不少市民只能回归传统的共同交通工具出行。
现状:打车难时代重启
打车难、打车贵一直困扰着城市居民的出行,此前“网约车”利用共享的理念引入私家车,大幅增加供给,便宜、快捷、选择多,曾经一度打破了“打车难”的问题。但随着各地实施细则的落地,对车辆轴距、司机户籍的限制,提高网约车准入门槛,造成供给下降,市民发现“打车难”时代又重启了。
附近网约车不再扎堆
“*近打车,打开软件,发现附近车辆很少,等待时间都很长。”市民小刘表示,她近日在越秀区中华广场、天河珠江新城、番禺长隆、广州南站附近都尝试过用网约车回家,但明显感觉车辆少了许多,附近车辆不再像从前那样扎堆儿了。“以前在这些地方叫专车、快车,车很多,接单很快,但是现在有时候都会显示附近没有车。”
周女士也同样有此体会,此前充值了不少钱在易到专车,现在每次打开都是附近无车,即便预约也久久没有回应,几百元的充值款就像打了水漂。使用滴滴快车出行,等待时间也比以前长很多。周女士觉得稍好的是:“不过,随意停在路边的车辆变少了,感觉广州街头路上跑的外地牌也少了点,交通秩序是好了点。”
各地严管:网约车司机通过率仅两成
当前,各地都在忙着对网约车司机进行考核,然而通过率偏低。据统计,目前73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中,超八成要求网约车驾驶员有本地户籍或居住证,九成要求网约车为本地号牌或本地登记注册,40多个城市对网约车轴距提出标准,并给出了网约车“指导价”。为了应对新政关于网约车的相关要求,不少驾驶员早在开考前就已经在社会上报名参加培训班,希望能够通过考试取得网约车驾驶证。尽管如此,从各地考试的结果来看,通过率非常不理想。
不少此前做过网约车的司机已经因车辆不符合新规而放弃,或仍持观望态度。符合条件却因收入减少不愿意继续干的司机不在少数。
“以前拼命开一个月车,能拿两三万元,甚至更高。现在天天开,一个月也就几千元。平台对司机的补贴缩水太多。”一位快车司机吐槽,他做网约车司机也有两年多,*开始火爆时,平台补贴力度大,乘客也多,赚钱多,身边很多朋友都加入了网约车,现在大家基本不做了。
司机章先生称,自己的车合规,但一直没有做性质变更,也没有去考试。“变更车辆性质后,成本也会增加,过渡期先做两个月看看收入怎么样,我要求也很低,但起码收入要六七千元吧,低了就不做了。”即便是获得网约车资格证也并非一劳永逸。据悉,各地对获得网约车运营资格的司机进行严管。